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伯衡阳羡磁壶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二十七
来诗传惠贶,胜事一时俱。
旧物封题好,閒心托赠殊。
提携邀野客,质朴称潜夫。
庐阜帘泉水,还能共饮无李季卿品谷帘泉为天下第一。)
中书舍人吴郡朱府君神道碑 南汉 · 李纾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五
极以象为文。
三辰章焉。
地以植为文。
百卉昌焉。
辟以诰为文。
万宇扬焉。
故三才之文。
人文为至。
三代之文。
周文为备。
秦汉承式。
简而未宏。
魏晋继轨。
则而方丽。
河朔也。
其流靡清。
至江介也。
其细已甚。
以逮于亡隋焉。
国朝铲迩代之弊。
振中古之业。
掌文命官。
发华归本。
出入二百载。
上下十数公。
灿灿然与汉魏同风矣。
而旷士之制博而通。
豪士之制英而辩。
道流之制精而密。
君子之制直而温。
吴郡朱君。
其君子欤。
讳巨川
字德源
嘉兴人也。
此邦之人。
不学则农。
苟违二业。
必自他邑。
故王父举茂才
先子举孝廉。
皆在上第。
君以文承祖
以经传代。
行中规。
身中度。
阳休于气。
和积于中。
而藻之以文章也。
年二十明经擢第。
尝著四皓碑。
磅礡君臣之际。
表章出处之迹。
正或蒙难。
显黜于晦。
柔能丽明。
语贤于默。
道宏藏衎。
义与定倾。
识者已知其有易谅佐检之风矣。
其后北戎病燕。
华夷争土。
率先心计。
絿竞力刑。
潜不隐鳞。
飞不藏羽。
而君深居里巷。
鲜越户庭。
靡躬靡亲。
不以洁羞膳。
不蚕不绩。
不以献温凊。
行之有馀。
重志于学。
考经义之笺训。
撰策书之赞叙。
每立新评。
必度常均
将欲含坚超长。
针肓起疾矣。
又著睢阳守城论一篇。
以为义者忠之徒。
廉者节之本。
苟忘义以自重。
是临节而可移。
固以探二公之心。
垂万古之训。
使违难者销声以结舌。
苟生者寄愧而终身。
斯深于春秋。
而不义者远矣。
御史大夫李季卿实举贤能。
左卫率府兵曹参军
户部尚书刘晏精求文吏。
睦州录事参军
濠州独孤及悬托文契。
举授钟离县大理评事
沔鄂联帅独孤问俗忻慕士程。
表为从事
授监察殿中等御史
数公皆人之望也。
士趋于门。
犹恐不及。
君辟其府。
未尝有容。
至于干固守成。
平端吏职。
所至蒙其福利。
所奉由其重轻。
人皆诵之。
君以为耻。
州牧御史大夫李涵推善里仁
拜章特徵。
左补阙内供奉
行以直闻。
文以正举。
皆君之素也。
况官以谏为名乎。
傅纳从容。
休问昭晰。
由是擢起居舍人知制诰
司勋员外郎
掌诰如初。
中书舍人
锡以章绶。
凡载书之传信者。
赞书之加命者。
诏策之封崇者。
悯策之褒厚者。
其词必温。
其道必直。
洪而不放。
纤而不繁。
实根作者之心。
无愧前人之色。
前后时宰
佥称任职。
其小成也。
犹尝秉考秀之刀尺。
掌条流之衡度。
而焦明颠于层旻。
飞黄顿于局路。
此人情所以为恸。
天问之所宜赋也。
建中四年三月九日
遘疾终于上都胜业里私第。
春秋五十有九。
其年七月七日
归窆于本县西上蔡原旧茔。
礼也。
诏以侍御从之赠华州刺史
俾所在州县。
续食以过丧。
诏恩之崇。
终始加等。
朱氏之先。
出自颛顼
吴回后也。
建国曰邾。
仪父勤王之义。
去邑为朱。
平原佐汉之绩。
博以忠辅显。
云以义烈闻。
从吴为世家。
在晋为冠族。
以至于曾祖伯道
皇朝襄州司马
贞筠
皇朝筠州丰利县
父循。
洗马
君即洗马府君元子
呜呼。
嘉禾之偏。
宰树焉依。
崇邱即高。
大寝重润。
元精之发。
回复其中。
故君生受英华之气。
殁归隐厚之邃。
宜其腾振洪徽。
延垂庆嗣也。
子宿。
纂祖之武。
得君之文。
甫逮弱龄。
擢登秀士。
与其弟端靖定等。
遐护归輤。
进拜先友。
哀托斯铭。
往旌不朽。
铭曰。
猗朱君。
秉国文。
星回汉。
鼎歊汾。
丹素绚。
雅郑分。
音扣玉。
气飘云。
才日新。
行日闻。
夷道
夭中身。
霈洪私。
赠朱轮。
吴邑
灵海滨。
降精英。
积氤氲。
地贞吉。
宅还真。
门修夜。
非我
耸孤石。
垂后人。
工部侍郎李公集序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八
易曰。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然则唐虞赓歌。
殷周雅颂。美文之盛也。
厥后四夷交侵。诸侯征伐。
文王之道将坠地。于是仲尼删诗述易作春秋。
而叙帝王之书。三代文章。
炳然可观。洎骚人怨靡。
扬马诡丽。班张崔蔡。
曹王潘陆。扬波扇飙。
大变风雅。宋齐梁隋。
荡而不返。昔延陵听乐。
知诸侯之兴亡。览数代述作。
固足验夫理乱之源也。皇唐绍周继汉。
颂声大作。神龙中兴
称多士。济济儒术。
焕乎文章。则我李公。
杰立当代。于戏。
斯文将丧久矣。习郑卫者。
难与言咸頀之节。被毡裘者。
难与议周公之服。而公当颓靡之中。
振洋洋之声。可谓深见尧舜之道。
宣尼之旨。鲜哉希矣。
观作者之意。得易之变。
知书之达。究诗之微。
极春秋之褒贬。可谓孔门之弟。
洙泗遗徒。至其逸韵。
扬波扇飙。餔糟啜醨。
时有婉丽之什。浮艳之句。
皆牵于诏旨。迫于时事。
然亦言近而兴深。语细而讽大。
罔有不含六经之奥义。览者其知夫子之墙乎。
至先大夫与公有皮鲍之知。公嗣子吏部侍郎季卿与至有声誉之好。
德业度量。弱岁闻之于趋庭。
文学编简。中年得之于吏部
所见异辞。所传异文。
敢不序焉。夫其游夏之文学
不备颜子之德行。许郭之机览。
未闻班张之赞述。而公文与行协。
识与才并。是故大名震于当代。
德庆流于后叶。不其伟欤。
唐故正议大夫右散骑常侍礼部尚书李公墓志铭767年7月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岁在丁未七月丁卯。有唐故右散骑常侍李季卿薨。
享年五十九。文经邦国。
行满天下。无人非鬼责之悔。
以近后剧。无中人十金之产。
以补祭于身殁。顾谓宗子家老。
必以巾车一乘。敛手足形还葬。
其孤冯翊县霸等。泣奉遗命。
以某月庚寅。附宅兆于长安九陴原之先茔。
名公上士。护丧会葬。
同道必至。哀缠都邑
初公烈考曰适。神龙中历官中书舍人昭文馆学士工部侍郎
才高而明。为文章蓍龟。
公生而好学。地使然也。
豁然宏达。天所纵也。
临大节而贾勇。不私其身也。
进贤不进不止。事君以忠也。
当昔天步方艰。王师有征。
公入参谏臣。出佐军政。
直躬咨诹。戎臣赖之。
其后领二曹。判二州。
再司王言。三贰京尹
秘书少监吏部侍郎。复兼御史大夫
慰抚山东淮南明年劳旋。
典选如故。大历三年右常侍
其勤王家。十有馀年。
举措由道。行止以直。
居贞守忠。欲不能惑。
思贤求才。若渴若饥。
推心吐诚。亲疏以之。
执德之经。不为利回。
正进退于忠信。视得失如洟涕。
凡君子在位。则不仁者远。
攸徂之邦。宜皆蒙福。
遽夺公算。是不惠于斯人也。
天难忱斯。呜呼哀哉。
诸公以为不可奈何者寿夭之数。若奋扬景行。
宜在知已。由是尚书右丞长乐贾至作铭以铭之。
杨右丞李相公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三
年月日。尚书右丞杨绾吏部侍郎李季卿吏部侍郎王延昌刑部侍郎魏少游工部侍郎徐浩
谨以清酌少牢之奠。敬祭于故相国李公之灵。
呜呼。宗祏储祉。
降神生公。禀天纯懿。
为国柱石。负荷大业。
仪刑本枝。九居专城。
六处八座。五领宪府
两登台司。惟公廉忠信是务。
惟宽厚清静是守。危言献可。
未尝脂韦取容。直躬而行。
不为权倖改操。三已无愠。
一麾乃出。其茂勋崇名。
遗芳馀事。辉映策牍。
标准搢绅。所莅之邦。
于今颂美。若郑人之思子产
周人之歌召伯。谓公福如山阜。
寿登期颐。为天子元老。
以弼成庶政。溘与化往。
呜呼曷归。何万人之具瞻。
与天命之相违。窥遗尘于台阁
想见公之容徽。嗟道申而寿屈。
痛迹是而人非。等恭承嘉惠。
昔尝登门。接后堂之欢娱。
东閤之讨论。谑浪在耳。
书札是存。奈何少别。
忽间九原。尚飨。
裴冕集贤待制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八
惟政之难。
非贤勿乂。
必稽于众。
允执其中。
实使群材。
用宏庶绩。
朕以国步未康。
朝经或阙。
思与文武荩臣。
咨谋善道。
尚书左仆射裴冕右仆射郭英乂太子少傅裴遵庆太子少保御史大夫白志贞太子詹事御史大夫臧希让左散骑常侍畅瓘检校刑部尚书王昂高昂检校工部尚书崔涣吏部侍郎李季卿王延昌礼部侍郎贾至王傅瑶等并集贤待制
李季卿右散骑常侍李涵尚书右丞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门下。侍从出入。
赞清禁之事。管辖纠正。
中台之书。多用儒雅。
必求公亮正议大夫尚书吏部侍郎集贤待制陇西县开国子赐紫金鱼袋李季卿
硕量宽宏。雄词典丽。
道素可尚。风猷自远。
银青光禄大夫前行尚书右丞御史大夫河北宣慰使襄武县开国公李涵。文以礼乐。
主于忠信。雅有学行。
通于理体。并才望推重。
华茂著。竭诚之效。
早见于艰虞。从政之绩。
备彰于事任。简廉无私。
纯白不染。守以直道。
行其至公。载驰輶轩。
善喻中旨。历践台阁
率由旧章。拔选部之滞才。
左曹之駮议。士林公族。
归美攸多。或久次懋官。
已深于满岁。或外除过礼。
且闻于踰月。宜迁顾问之职。
俾膺总典之授。季卿可守右散骑常侍
馀如故。尚书右丞
散官封如故。主者施行。
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813年6月19日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河东节度使尚书右仆射公葬在荥阳索上。
元和八年六月庚子
史尚书比部郎中护军韩愈刻其墓碑曰。
司马氏迁江南
豁者。
慕容垂国。
为其太子少保
其孙。
拓跋魏荥阳太守
后者号其族为南祖。
南祖之
入唐有为利之景谷者曰嘉范。
于公为曾祖。
是生抚俗。
为泗之徐城
徐城生公之父曰洪。
卒官凉之户曹参军
公讳儋。
少依母家陇西李氏。
举止异凡儿
其舅吏部侍郎季卿谓其必能再立郑氏。
稍长。
能自课学
明左氏春秋。
进士选为太原参军事
对直言策。
京兆高陵
考府之进士
能第上下。
以实不奸。
樊仆射泽襄阳兵战淮西
公以参谋留府。
能任后事
户曹殡于凉。
凉地入西戎
景谷徐城三世。
皆未还荥阳葬。
公解官。
举五丧为三墓。
葬索东徐城
墓无表。
公能幼长哀感。
心求不置。
以得旧人指告其处。
其后为大理丞太常博士
起居郎尚书司封吏部郎中
能官举其名。
德宗晚节储将于其军。
以公为河东军司马
能以无心处嫌閒。
卒用有就。
贞元十六年
将说死。
即诏授司马节节度河东军除其官为工部尚书太原尹兼御史大夫北都留守
公之为司马。
用宽廉平正。
得吏士心。
及升大帅
持是道不变。
部将有因贵人要职者。
公不用。
用老而有功无势而远者。
削四邻之交贿。
省姱嬉之大燕。
校讲民事。
施罢不俟日。
用能以十月成政。
氓征就宽。
军给以饶。
十七年疾废朝夕。
八月庚戌薨。
享年六十一。
天子为之不能临朝者三日
尚书右仆射
即以其年十月辛卯葬索上。
疾比薨。
医问交道。
比葬。
吊赠赐使者相及。
河东军之士。
太原之氓吏。
及旁九郡百邑之鳏寡。
外夷狄之统于府者。
闻公之薨。
皆哭曰。
吾其如何。
公与宾客朋游。
饮酒必极醉
投壶博弈
穷日夜。
若乐而不厌者。
平居帘阁据几。
终日不知有人。
自号白云翁
名人魁士。
鲜不与善。
好乐后进。
及门接引。
皆有恩意
始娶范阳卢氏女。
生仁本仁约仁载。
皆有文行。
二季举进士
皆早死。
仁本为后子
独存。
不乐举选。
年三十馀。
始佐河阳军。
后娶赵郡李氏。
生三女。
二夫人凡三男五女。
长女嫁辽东李繁
亦名臣子
有才学。
遗命二夫人各别为墓。
不合葬。
系曰。
士常患势卑。
不能推功德及人。
常患贫。
无以奉所欲得。
若郑公者。
勤一生以得其位。
而曾不得须臾有焉。
虽然。
观其所既立。
其可知已。
呜呼哀哉。
煎茶水记 唐 · 张又新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一
刑部侍郎刘公讳伯刍
又新丈人行也。
为学精博。
颇有风鉴称。
较水之与宜者凡七等。
扬子江南零水第一。
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
苏州虎邱寺石水第三。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
扬州大明寺水第五。
松江水第六。
淮水最下第七。
斯七水余尝俱瓶于舟中。
亲挹而比之。
诚如其说也。
客有熟于两浙者。
言搜访未尽。
余尝志之。
及刺永嘉
过桐庐江
严子
溪色至清。
水味甚冷。
家人辈用陈黑坏泼之。
皆至芳香。
又以煎佳
不可名其鲜馥也。
又愈于扬子南零殊远。
及至永嘉
仙岩瀑布用之。
亦不下南零。
以是知客之说诚哉信矣。
显理鉴物。
今之人信不迨于古人。
盖亦有古人所未知而今人能知之者。
元和九年春
予初成名。
与同年生期于荐福寺
余与李德垂先至。
憩西厢元鉴室。
会适有僧至。
置囊有数编书。
余偶抽一通览焉。
文细密皆杂记。
卷末又一题云煮茶记。
代宗李季卿湖州
维扬
陆处士鸿渐
李素熟陆名。
有倾盖之欢。
因之赴郡。
扬子驿。
将食。
李曰。
陆君善于
盖天下闻名矣。
扬子零水又殊绝。
今者二妙千载一遇。
何旷之乎。
命军士谨信者。
挈瓶操舟。
深诣南零。
陆利器以俟之。
俄水至。
陆以杓扬其水曰。
江则江矣。
非南零者。
似临岸之水。
使曰。
某擢舟深入。
见者累百。
敢虚绐乎。
陆不言。
既而倾诸盆。
至半。
陆遽止之。
又以杓扬之曰。
自此南零者矣。
使蹶然大骇。
伏罪曰。
某自南零赍至岸。
舟荡覆半。
惧其鲜。
挹岸水增之。
处士神鉴也。
其敢隐焉。
李与宾从数十人皆大骇愕。
李因问陆。
既如是。
所经历处之水。
优劣精可判矣。
陆曰。
楚水第一。
晋水最下。
李因命笔口授而次第之。
庐山康王水帘水第一。
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峡州扇子山下。
有石突然。
泄水独清冷。
状如龟形。
俗云虾𢋙口。
水第四。
苏州虎邱寺石泉水第五。
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
扬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第八。
唐州柏岩淮水源第九淮水亦佳)
庐州龙池山头水第十。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
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
归州玉虚洞香溪水第十四。
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未尝泥)
松江水第十六。
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圆泉水第十八。
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
此二十水。
余尝试之。
非系之精粗。
过此不之知也。
烹于所产处。
无不佳也。
盖水土之宜。
离其处水功其半。
然善烹洁器全其功也。
李寘诸笥焉。
遇有言者即示之。
又新九江
有客李滂门生刘鲁封言尝见说。
余醒然思往岁僧室获是书。
因尽箧。
书在焉。
古人云。
泻水置瓶中。
焉能辨淄渑。
此言必不可判也。
万古以为信然。
盖不疑矣。
岂知天下之理。
未可言至。
古人研精。
固有未尽。
强学君子。
孜孜不懈。
岂止思齐而已哉。
此言亦有裨于劝勉。
故记之。
茶经序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六
陆羽经》,家书一卷,毕氏、王氏书三卷,张氏书四卷,内外书十有一卷,其文繁简不同。
王、毕氏书繁杂,意其旧文;
张氏书简明,与家书合而多脱误;
家书近古,可考正,自「七之事」其下亡。
乃合三书以成之,录为二篇,藏于家。
之著书自始,其用于世亦自始,诚有功于者也。
上自宫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蛮狄,宾祀燕享,预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又有功于人者也,可谓智矣。
《经》曰之否臧,存之口诀,则书之所载犹其粗也。
之为艺下矣,至其精微,书有不尽,况天下之至理,而欲求之文字纸墨之间,其可得乎?
昔者先王因人而教,同欲而治,凡有益于人者皆不废也。
世人之说曰,先王诗书道德而已,此乃世外执方之论,枯槁自守之行,不可群天下而居也。
史称持具饮李季卿季卿不为宾主,又著论以毁之。
夫艺者君子有之,德成而后及,所以同于民;
不务本而趋末,故业成而下也。
学者慎之(《后山居士文集》卷一六。又见《皇朝文鉴》卷九一,《八代四六文钞》第三四册,康熙景陵县志》卷一二,《皕宋楼藏书志》卷五三。)
不可:此下原衍一「不」字,据马刻本、库本及备要本删。
寒穴泉铭(并叙) 北宋 · 毛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至元嘉禾志》卷二一、《绍熙云间志》卷下、康熙《松江府志》卷二、乾隆《金山县志》卷二○、《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七○三、《嘉禾金石志》卷二一
欧阳文忠公为《大明水记》云:「山水上,江水次之,井为下。
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然余客东都时,日从定力流取井水煎茶,此井不知有山泉,而味乃与惠山等。
至衡其轻重,则定力之水轻,是此井宁肯出山泉下哉?
至载刘伯刍谓水之宜茶者有七等,又载李季卿论水次第有二十种,惠山泉盖居其二。
文忠公以为不然,虽余亦不以为然也。
盖水之在天下者,人安能尽知之,顾可使不知之水又尽居七等二十水之下乎?
水之良不过甘也,一甘而别为二十,差为七等,又遂以为天下无水而高之,是当欺我。
秀州华亭县有寒穴泉,邑人知之者鲜,县令姚君汲以遗余,余始知之。
问此邦人,则多不知也。
取尝甚甘,取惠山泉并尝,至三四反覆尝,略不觉有异。
是就余所知,则惠山寒穴相望裁二百馀里间,盖有两第二泉矣。
嗟乎,论水者谈何容易
景祐中相国舒王有《和华亭县唐询彦猷寒穴泉诗》云:「神震冽冰霜,高穴与云平。
空山渟千秋,不出呜咽声。
山风吹更寒,山月相与清。
北客不到此,如何洗烦酲」?
此泉虽所寄荒寒,宜因相国诗闻于时,然亦复未闻也。
余憾前人之论水者既不及知之,余欲以告今之善论水者,为作铭云:
泉之显晦,岂亦有数?
生此寒穴,与世不遇。
美不见录,为汲者惜。
泉独知冽,不计不食。
渡江作 清 · 吴之振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黄叶村庄诗后集
三老招邀作队行,轻风暖日浪花平。
挈瓶自汲南𤃩水,解事难寻李季卿
步韵宋牧仲高江村詹事以龙井茶见饷赋此答谢》 清 · 高士奇
 押词韵第十四部
雨中石花长云窦,春半明月生松岩(国史补石花明月皆名)
浮氲不入将军腹,洁色长得诗人忺。
吴中开府季卿匹,清事每许常陆兼(语林常伯熊陆羽李季卿宣慰江南伯熊又有荐者兼召之)
义兴秋片六安蕊,开笼老翠浮晴檐。
西湖佳种数龙井,火前鸦觜如排签。
野夫摘香手自焙,剪绢穿篾亲包缄。
青猿急遣致铃阁,花阴昼静虾须帘。
石铫火活汤鼓浪,竹廊风定烟凝岚。
非独雪烦且破睡,呕酸滞冷何劳砭东坡诗草无赖空有名性滞偏工呕酸冷)
座閒嘉客我未与,案头险韵公先探。
解人自谓独知味,君子由来不信谗中丞诗云中郎何事相讥谗袁中郎言龙井茶时作草气也)
品题堪破毁论,音节如歌疏勒盐。
何时紫瓯得共坐,红莲幕下携苍髯(谓子湘
各搜文字五千卷玉川诗云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沧浪亭际资清谈。